龍山寺廟前外貌

龍山寺廟前外貌

        本寺建於咸豐八年,由泉州晉江縣安梅龍山寺恭請觀音佛祖分靈來臺,故名曰龍山寺。清初,泉州晉江、南安、惠安三邑渡臺移民來淡北(今臺北盆地)者,多群居艋舺地區,乾隆三年(1738)乃建艋舺龍山寺。嗣後,三邑人等移居滬尾日眾,滬尾三邑頭人黃龍安等,思及滬尾三邑眾等欲在滬尾街興建廟寺,就近崇奉佛祖,乃於咸豐年初建議聚資建廟。眾等皆樂於捐輸,又得武榮洪江海兄弟慨獻業產以充廟地,建廟以成。

位於三川殿的「龍山寺」廟名匾,咸豐八年所立

位於三川殿的「龍山寺」廟名匾,咸豐八年所立

懸掛於三川殿上光緒五年「慈航廣濟」之古匾

懸掛於三川殿上光緒五年「慈航廣濟」之古匾

廟門旁左側奉祀文殊菩薩

廟門旁左側奉祀文殊菩薩

文殊菩薩聖像

文殊菩薩聖像

廟門旁右側奉祀普賢菩薩

廟門旁右側奉祀普賢菩薩

普賢菩薩聖像

普賢菩薩聖像

彌勒菩薩聖像

彌勒菩薩聖像

        相傳,咸豐初年廟宇初建不久,卻遭震災,幾全倒壞,翌年眾等再合力重修,終成巍峨殿宇。本寺檐宇崇高、石雕精美,前有廣場、後有花園,尤以殿內供奉之觀音佛像,慈祥端莊、神韻非凡,誠為滬尾街之一佛境勝蹟。其後,同治四年(1865)、光緒二年(1876)等,曾經數次修繕,大都能保留原有風格。惜自光復以來,因管理不善,廟地四蹙,殿宇年久失修,頗見殘破。民國七十年(1981)慧心法師發起修建,歷時數載,稍復舊觀,但已難得昔日風光矣。今寺內尚有賴後人善加維護珍惜。本寺於民國74年經內政部公告列為三級古蹟。

        光緒十年(1884)中法戰爭,法軍犯我滬尾,相傳觀音佛祖顯靈助陣,拒退法軍。敕頒光緒御筆「慈航普渡」匾額,今猶懸於寺中,更添嘉話。

龍山寺大殿內貌

龍山寺大殿內貌

龍山寺正殿主祀觀音佛祖,在淡水人心中有著崇高的地位

龍山寺正殿主祀觀音佛祖,在淡水人心中有著崇高的地位

觀音佛祖聖像

觀音佛祖聖像

善才童子聖像

善才童子聖像

龍女菩薩聖像

龍女菩薩聖像

開基觀音佛祖聖像

開基觀音佛祖聖像

後排為三寶佛祖(由左而右為: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藥師佛)聖像;前排為西方三聖(由左而右為:大勢至菩薩、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聖像

後排為三寶佛祖(由左而右為: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藥師佛)聖像;

    前排為西方三聖(由左而右為:大勢至菩薩、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聖像

韋馱尊者聖像

韋馱尊者聖像

伽藍尊者聖像

伽藍尊者聖像

光緒皇帝頒賜的「慈航普度」御筆之寶,現懸掛於正殿上方

光緒皇帝頒賜的「慈航普度」御筆之寶,現懸掛於正殿上方

正殿神龕前懸掛咸豐八年「安平寶筏」之古匾

正殿神龕前懸掛咸豐八年「安平寶筏」之古匾

        淡水龍山寺坐西朝東,是一座風格古樸造型簡潔的三開間兩殿兩廊式建築。前殿正脊三段構成,正面裝修全用觀音山石材,光緒二年所立的龍柱,龍首張口但左含 珠、右不含,形成一特色。另一個較特別的是淡水龍山寺位於老市場內,沿街面連幢住商混合「街屋」區,主要形成原因多因市街形成初期,沿街面土地分割界限所 造成的模式。多呈前後進深長而面窄的情況,並兩側有鄰房緊臨,甚至成為共同壁。寺的東面入口與南面清水街側壁,長久以來都已為固定攤販所據,使原本路寬狹小的清水街,成為攤販彙集的市場,而各攤位都各自設遮陽避雨棚一路緊連相接,使清水街猶如不見天日的「暗街仔」,雖對當地環境衛生造成部份影響,但此種「暗街仔」特殊街道景象在臺灣已不多見。

正殿左邊神龕奉祀天上聖母

正殿左邊神龕奉祀天上聖母

天上聖母聖像

天上聖母聖像

天上聖母神龕上懸掛光緒五年「慈光普照」之古匾

天上聖母神龕上懸掛光緒五年「慈光普照」之古匾

正殿右邊神龕奉祀註生娘娘

正殿右邊神龕奉祀註生娘娘

註生娘娘聖像

註生娘娘聖像

註生娘娘神龕上懸掛光緒七年「南海朝宗」之古匾

註生娘娘神龕上懸掛光緒七年「南海朝宗」之古匾

地藏王菩薩聖像

地藏王菩薩聖像

        龍山寺的信徒主要是泉州的晉江、惠安、及南安等俗稱「三邑」人士,雖說觀音信仰為中國普遍信仰,但在泉州仍有強烈的地緣色彩,也即是在臺灣仍是以來自三邑人士較有可能建造「龍山寺」。其中最早創建的是臺南龍山寺 ( 雍正年間 )、其次是鳳山龍山寺(乾隆初年) 、艋舺龍山寺(乾隆三年)、鹿港龍山寺(乾隆五十一年)、最晚的是淡水龍山寺(咸豐八年)

淡水龍山寺座落於傳統市場內

▲淡水龍山寺座落於傳統市場內

廟址:新北市淡水區中山路95巷22號

資料來源:八庄大道公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

更多相片請前往相簿觀賞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淡水 龍山寺 觀音佛祖
    全站熱搜

    『ㄈㄥ』寺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