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和宮廟前大門牌樓

福和宮廟前大門牌樓

福和宮廟貌

▲福和宮廟貌

        「福和宮」創建於清乾隆卅一年 (一七六六年),斯時因本地區居民稀少,由中和之漳和、永和、二八張、南勢角、秀朗、潭墘、中坑等地區信士,在墾拓之初、百事待舉的情況下,為祈求平安而共同建造,初時為一土造平房,規模不大,位於廟仔尾 (今廟美街五十八號一帶),稱為「五穀廟」,祀奉主神尊號為神農大帝 (又稱為五穀先帝),由於神農大帝亦係藥師琉璃佛,然而其出乩靈驗,尤其為信眾解危治病之藥籤,更是奇效,自是醫名遠播,名傳遐邇,深深贏得眾善信之敬仰與膜拜;尤其是農人、草藥商、醫師更是虔誠供奉。

三川殿廟門上「福和宮」廟名匾

三川殿廟門上「福和宮」廟名匾

福和宮大殿內貌

福和宮大殿內貌

        福和宮主奉神農大帝,建廟當時神農大帝出乩靈驗,奇效而香火鼎盛。配祀王靝君、張祖師、關聖帝君、土地公與土地婆、註生娘娘等神尊,因福和宮一度成為佛寺, 故寺中亦有奉祀釋迦臥佛、藥師佛、釋迦牟尼佛在佛祖殿,今日所見寺內同時供奉儒道佛眾神明,為見證民間信仰儒道佛三教合一的跡證。

福和宮正殿主祀神農大帝,並同祀釋迦牟尼佛祖和觀音佛祖,為中和地區重要的信仰中心

福和宮正殿主祀神農大帝,並同祀釋迦牟尼佛祖和觀音佛祖,為中和地區重要的信仰中心

鎮殿神農大帝聖像

鎮殿神農大帝聖像

神農大帝聖像

神農大帝聖像

釋迦牟尼佛祖聖像

釋迦牟尼佛祖聖像

神農大帝聖像

神農大帝聖像

觀音佛祖聖像

觀音佛祖聖像

懸掛於正殿神龕上方的「功冠百王」和「惠及萬民」匾額

懸掛於正殿神龕上方的「功冠百王」和「惠及萬民」匾額

         民國十四年福和宮首次改建,由黃文慶、童玉堂兩位鄉民折價捐土出地 (廟美街六巷六號),改建工程由陳應彬(彬師)、陳己元(阿趖師)父子二人擔任設計工作,工程完竣後,改稱為「福和禪寺」;寺前的「廟美溝」中原有舟楫往來,中和八景之「福和鐘聲」即是指當時靜謐的寺院氣氛,不過由於社會生活型態改變,一到日落時分,中和夜市人聲喧鬧,昔日景象早已不復存在。

正殿左邊神龕奉祀王靝君

正殿左邊神龕奉祀王靝君

王靝君聖像

王靝君聖像

中壇元帥聖像

中壇元帥聖像

正殿右邊神龕奉祀張祖師

正殿右邊神龕奉祀張祖師

張祖師聖像

張祖師聖像

天上聖母聖像

天上聖母聖像

天上聖母聖像

天上聖母聖像

        臺灣光復後,信眾們再度聚資重建,由於重建工程浩大,遂由中和士紳俞英、林梅清、江讚慶、何清風、游道、范啟賜等人,及板橋士紳劉嘉輝、劉蘭亭父子合作進行;重建後之福和禪寺雕樑畫棟、莊嚴秀麗,並再度易名為「福和宮」。

左殿奉祀關聖帝君

左殿奉祀關聖帝君

關聖帝君聖像

鎮殿關聖帝君聖像

鎮殿關平太子聖像

鎮殿關平太子聖像

鎮殿周倉將軍聖像

鎮殿周倉將軍聖像

關聖帝君聖像

關聖帝君聖像

關平太子聖像

關平太子聖像

周倉將軍聖像

周倉將軍聖像

右殿奉祀註生娘娘、福德正神、福德夫人

右殿奉祀註生娘娘、福德正神、福德夫人

註生娘娘聖像

註生娘娘聖像

福德正神和福德夫人聖像

福德正神和福德夫人聖像  

        民國八十四年,由當時之董、監事會再度集資整修,歷經六年整修後之福和宮即為現今之風貌,並在新拓建的廣福路旁,興建一座宏偉壯觀的牌壯觀的牌樓,復改址為中和市廣福路一一二號;廟前之廣場,在平時,是民眾休閒散心或是舉辦社區活動的最佳場所,每逢祭典盛會時,更是香客雲集,熱鬧非凡。

佛祖殿奉祀釋迦牟尼臥佛、地藏王菩薩;左邊神龕奉祀釋迦牟尼佛;右邊神龕奉祀藥師佛

佛祖殿奉祀釋迦牟尼臥佛、地藏王菩薩;左邊神龕奉祀釋迦牟尼佛;右邊神龕奉祀藥師佛

釋迦牟尼臥佛聖像

釋迦牟尼臥佛聖像

地藏王菩薩聖像

地藏王菩薩聖像

釋迦牟尼佛祖聖像

釋迦牟尼佛祖聖像

藥師佛祖聖像

藥師佛祖聖像

太歲殿奉祀斗姥元君、值年太歲星君、南斗星君和北斗星君

太歲殿奉祀斗姥元君、值年太歲星君、南斗星君和北斗星君

斗姥元君和南斗星君、北斗星君聖像

斗姥元君和南斗星君、北斗星君聖像

文昌殿奉祀文昌帝君

文昌殿奉祀文昌帝君

鎮殿文昌帝君聖像

鎮殿文昌帝君聖像

文昌帝君聖像

文昌帝君聖像

五路財神殿奉祀五路財神

五路財神殿奉祀五路財神

西路財神、中路財神、南路財神聖像

西路財神、中路財神、南路財神聖像

東路財神聖像

東路財神聖像

北路財神聖像

北路財神聖像

福和宮康樂台

福和宮康樂台

廟址:新北市中和區廣福路112

資料來源:中和大廟廣濟宮、福和宮

《更多相片請前往相簿觀賞》

arrow
arrow

    『ㄈㄥ』寺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