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安宮氣勢恢弘的牌樓
▲慶安宮廟貌
基隆市慶安宮又稱 「雞籠媽祖宮」,為基隆三大廟及八景之一 「慶安朝聖」。地處商業中心之精粹區,設於基隆市忠二路一號。慶安宮奉祀天上聖母,神蹟顯赫,聖德無邊,裕國祐民,尊崇之信士遍於國內外。天上聖母別名媽祖,原名林默(西元九六○至九八七年),宋朝福建莆田湄洲人氏,一生救難濟世,死後顯靈護航庇民,普渡眾生,曾歷受數朝典封,後人奉祀為海上女神。
▲位於三川殿的「慶安宮」廟名匾
▲慶安宮大殿內貌
聖母降臨基隆市,溯自清代乾隆四十五年(西元一七八○年)間,基隆街市末闢時,漳州移民於牛稠港及哨船頭兩處濱海區,築屋而居,漸成部落,沿海漁民為求航海及漁撈順利,於是在牛稠港虎仔山畔創建一小廟,奉祀天上聖母,供信徒燒香膜拜,祈求平安(距今二百三十五年)。
後漳州移民日增,居民紛紛移向崁仔頂一帶高地結廬成市,商業漸趨繁盛。清代嘉慶二十年(西元一八一五年)街紳發起籌資遷建「媽祖廟」,並由內湖信士何士蘭捐獻部份土地,新廟宇完成後,將媽祖宮移於現址,並正式命名為「慶安宮」(距今二百年)。
▲慶安宮正殿主祀天上聖母,俗稱「基隆媽」,敬奉湄州媽、泉州媽和漳州媽
▲鎮殿天上聖母聖像
▲開基天上聖母聖像
▲慶安宮列位天上聖母聖像
▲千里眼將軍聖像
▲順風耳將軍聖像
後因地震、年久老舊、戰爭,經過多次整修、漸具規模,迨至民國八十六年(西元一九九七年),因香火鼎盛而偏殿狹隘、中殿簡陋偏低、金亭破損嚴重、牌樓亦遭風雨剝蝕,乃經基隆市慶安宮第五屆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童永暨全體委員議定,擴建、改建及重建至民國八十八年(西元一九九九年)始竣,遂有今日廟宇之新貌,輝煌壯麗、美侖美奐。
民國八十八年承蒙李總統登輝先生御筆親題匾額「慈航載福」(現已改懸「基隆媽」),連副總統戰先生題匾「福澤廣被」,蕭行政院長萬長先生題匾「四海平安」及八十九年現任總統陳水扁先生為本宮新建山門御筆題字「慶安宮」,並賜頒「傳燈風世」匾額題字,更彰顯本宮之崇高地位,允為殊榮。
▲正殿左邊神龕奉祀太上老君、南斗星君、北斗星君
▲北斗星君、太上老君、南斗星君聖像
▲正殿右邊神龕奉祀福德正神
▲福德正神聖像
▲慶安宮千里眼將軍神將
▲慶安宮順風耳將軍神將
慶安宮除正殿主祀天上聖母(媽祖)外,各殿同祀玉皇上帝、觀音菩薩、關聖帝君、文昌帝君、註生娘娘、地藏王、斗姥元君、土地公、孔子、太上老君、倉頡夫子、天官財神、季倫財神、玄壇財神、比干財神、萬山財神、六十甲子歲神等神祇外,於民國九十三年四月由主任委員童永偕張芳麗議員率領一一四名善男信女組團前往福建泉州天后宮進香參拜,恭迎清康熙七年有三百多年的「泉州媽」渡台蒞宮安奉,又於民國九十四年四月十三日以主任委員童永為總領隊、基隆市議會副議長曾水源為名譽團長、市議員張芳麗為團長率副主任委員倪再福、黃建智暨顧問、信眾一六一人,渡海前往福建省漳州齊天宮進香,於參香祭拜後,恭迎明嘉靖三十二年,距今已有四百六十二年之「漳州媽」回宮與原有聖母媽祖共奉,庇佑基隆市繁榮、全民平安。
▲觀音殿奉祀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聖像
▲太歲殿奉祀值年太歲星君
▲註生殿奉祀註生娘娘
▲註生娘娘聖像
▲文昌殿奉祀文昌帝君
▲文昌帝君聖像
▲帝君殿奉祀關聖帝君
▲關聖帝君聖像
▲二樓凌霄殿奉祀玉皇上帝
▲玉皇上帝聖像
▲二樓財神殿奉祀五路財神
▲天官財神、季倫財神、玄壇財神、比干財神、萬山財神聖像
▲二樓六十甲子殿奉祀斗姥元君、六十甲子太歲
▲斗姥元君聖像
▲二樓地藏王殿奉祀地藏王菩薩
▲地藏王菩薩聖像
慶安宮弘揚媽祖慈悲精神,除協助政府舉辦杜曾公益事業外,貧民救濟、貧困學童之獎學金、急難救助、文化建設等慈善工作,均不遺餘力、熱心推動,因此,每年均獲政府頒獎表揚勉勵。
▲廟埕龍側六十噸青斗原石雕刻而成的立體媽祖神像
廟址:基隆市仁愛區忠二路1號
資料來源:慶安宮簡誌
《更多相片請前往相簿觀賞》